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

一、《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


吕蒙正不记人过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翻译: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1.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

2.过:过错。

3.初:刚刚。

4.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5.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

6.于:在。

7.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8.悔不穷问:后悔没有彻底追究。

9.穷问:彻底追究。

10.穷,穷尽,完结。

11.问,追究。

12.同列:同在朝廷中做官的同事。

13.是:这。

14.复:再。

15.佯(yáng):假装。

16.为:作为

17.闻:听见。

18.佯为不闻而过之,过:经过。

19.令:让。

20.诘:追问,责问。

21.遽(jù)止之:立即制止他。

22.遽:立即、立刻,急忙。

23.止:制止。

24.故:因此,所以。

25.毋(wú):不

26.之:那个人。

27.何:什么

28.服:佩服

29.量:肚量,度量,器量。

30.犹:还,仍然,依旧。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


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不喜计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知无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此文选自《宋.司马光.湅水纪文》

【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并追问那个人的官职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僚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不去追问那个人的性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

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

三、吕蒙正不记人过的翻译

译文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不让(那位同僚)查问。

下朝以后,他的同僚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肚量,气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宋代政治家,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

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

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

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四、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这篇文言文翻译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这篇文言文翻译如下: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人物简介: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抵御魏军。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关于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蒙正不记人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