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山河南帝居(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一、南国山河的创作背景


南国山河南帝居


宋越熙宁战争中,公元1076年(李朝仁宗李乾德太宁五年,农历四月后改为英武昭胜元年),李朝大将李常杰与宋军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时,军队无心恋战。

李常杰为鼓舞士气,假托神意,做诗一首,为《南国山河》:

南国山河南帝居(Nam quốc sơn hà Namđế cư)

截然定分在天书(Tiệt nhiênđịnh phận tại thiên thư)

如何逆虏来侵犯(Như hà nghịch lỗ lai xâm phạm)

汝等行看取败虚(Nhữđẳng hành khan thủ bại hư)

李军听后,士气大振,在如月江“趁宋军力困,夜渡江袭击,大破之。宋兵死者十五六,遂退广源州”。之后,不久李仁宗李乾德便遣使入宋,奉表“谢罪求和”,宋越战争就基本结束。

此后该诗在越南家喻户晓,被誉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第二个独立宣言是1428年黎利所颁之《平吴大诰》,第三个独立宣言是1945年胡志明发表之《独立宣言》)。该诗被翻译为越南现代语,以《南国山河》(sông núi nước nam)的题目被写入越南初中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后来还被配乐,并作为音乐由越南歌手青史(Thanh Sử)演唱。在越南反华游行示威中,该诗多次出现在示威标语牌上。

二、历史上古代越南和古代的中国有什么关系


南国山河南帝居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越南在古代时期一直都是作为我国的附属而存在,其对内也仿照我国称自己为“华夏”,对外则是号称“小中华”,但是前面还会再加个“南天”的前缀。

中原大地的历代王朝,永远都是将统一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公元979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终于彻底终结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大部分的统一。

能够完成统一固然伟大,而北宋的领土面积确实也不小,但是四周环境可就复杂的多了,北边的幽云十六州被辽国控制,西边有西夏,南边又不能彻底控制交趾,而与这三个地方的不断的战争,也是整个北宋对外作战的主旋律。

不过,西夏国力有限,虽然宋朝不好打,但是西夏的威胁也不算大;辽国士兵勇猛,但宋辽两国后来结为澶渊之盟,两国是世代友好的关系。可是,交趾就不是这样了。

一、交趾独立

宋朝之前,交趾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地区,比如汉代时交趾就只是一个郡县,在宋朝之前的唐朝时,交趾的行政长官则叫做交州总管。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中原大地一下就陷入了“你番唱罢我登台”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既然中原都崩了,肯定是无暇南顾了,而交趾也趁机宣布独立。

到了后世的宋朝,虽然自视为中原的正统,也始终不承认交趾独立的既成事实,可就算面对交趾继续扩张的情况,也是有些无能为力。

首先这也和都城的位置有关,宋朝都城为汴京,距离交趾的距离达到了1500公里以上,而距离北边的辽国仅有四百公里不到的距离,所以辽国才是大宋主要防备的对象,尤其是辽国以骑兵为主,一旦被攻到中原,就更适于辽国骑兵的大规模冲锋。

不过,宋朝不久后就收获了一个好消息,原来是辽国的皇帝驾崩,新皇帝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背后主政的则是历史上的知名女性人物“萧太后”。

赵光义认为这黄口小儿和一介女流之辈完全不足为惧,并将此视为自己收回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机会。

公元986年,赵光义命令三路大军直取辽国,结果却是遭到了惨败的局面,而且又是断粮,又是被包围的,怎一个惨字了得。最后就是土地一点没收回,而大批牺牲的士兵尸体又被堆积成“筑京观”,这对北宋既是恐吓,又是嘲讽。

前线惨败的消息传来后,赵光义也深受打击,从此对战争之事再无兴致,而北宋惨败的消息传到交趾后,交趾人也开始“弹冠相庆”,大肆在北宋南边的大后方烧杀劫掠。终于,北宋做出让步并在公元993年册封交趾的统治者黎桓为王。

二、“李朝”交趾

黎桓虽被封王,但是他对于这个头衔并不满意,因为当皇帝才是他的最终目标。公元1005年,黎桓“壮志未酬”就去世了,接着其几个儿子经过一番内斗后,交趾的第二任统治者变成了黎龙廷。

交趾人也明白,如果北宋真的要攻打自己的话,确实没有实力抵抗,所以黎龙廷接任后,还是主动的去和北宋皇帝打个“招呼”,要走一个册封的流程。可是黎龙廷这边刚走,留守的大校李公蕴马上就篡位了。

北宋朝廷知悉事情后,继续采取放任不管、任其内斗的策略,不久之后见黎龙廷没什么希望了,就又封篡位者李公蕴为王。

相比黎桓打下基础的开创性意义,而李朝交趾则是发展和兴盛之作用。

不管是黎氏交趾,还是李朝交趾,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表面上服从北宋皇帝,不过背地里就是另一套了,比如钦州等与交趾接壤之地就饱受其害。

李公蕴去世后,其接任者看到不断的对宋骚扰从未受过报复后,便更加的变本加厉,而抢人抢粮已经不能再满足交趾人的胃口了。到了李日尊成为交趾王的时候,宋朝对交趾过分的抢地盘的行为严重不满,双方之间的关系仿佛就像一个火药桶,只要一丝火苗便可引爆。

三、钦州失守、廉州失守、邕州失守

北宋末年,整个社会因为一直以来的体制原因,变得愈发的积贫积弱,而为了有效改善此局面,王安石在当时皇帝宋神宗的支持下,搞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先抛开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果如何不谈,但正是这次变法被交趾人“强行”的当做了自己的进犯借口。

李常杰出身官宦之后,其父最高时曾官至太尉,而李常杰本身也是长得雄姿英发,又精于骑射。李常杰认为,与其被动的等着北宋进攻,倒不如先发制人打个措手不及。

古代打仗都是讲究个出师有名,而藩属国身份的交趾竟然发动对宗主国的战争就更需如此,于是交趾以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坑害贫苦百姓为由,借口要清君侧,要替天行道。于是在公元1075年11月,由李常杰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犯钦州、廉州和邕州。

虽然北宋早有准备,不过还是被交趾的突然进犯打个猝不及防,而缺少有效防御力量的钦州和廉州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就相继失守,数万余北宋军民惨遭屠杀。

同年12月,八万交趾大军围困邕州城,时任邕州知府的苏缄率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可无奈于敌我兵力差距实在悬殊,邕州城防据点被敌人逐个击破。即使眼见大势已去,知府苏缄动员全族男丁出战,最终皆为国捐躯,而苏缄本人则在重伤之后,因不愿落入敌人之手而选择自焚而亡。

四、收复失地和战略反攻

公元1076年,大宋终于忍无可忍从山西和陕西等地调集十万大军南下,正式向交趾宣战。邕州城沦陷的第二个月,宋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

宋朝经历了几次军事长官的更换后,最终形成了以郭逵和赵卨作为核心的领导阶层,接着继续对已经开始撤退的交趾人穷追猛打,接连将陷落的钦州、廉州和邕州收回,一时间,将士们的士气很盛。

李常杰对双方实力的认知很清晰,他知道一旦交趾和宋朝陷入全面战争,交趾的经济实力和后备的军事力量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于是便主动议和,还提出交还俘虏来的宋朝军民。

1076年末期,宋军又在经过一番修整之后,又开始全面大规模的向交趾的土地发起进攻,随后两军在富良江也就是现在的红河处展开决战。但是关于这场战斗的胜负,双方的记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还是在富良江的这段战斗,交趾大将李常杰率领四百余艘大小战舰“迎接”要渡江而来的宋军。交趾军队坐拥主场战斗的优势,对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适应性要比宋军强得多。经此一役后,宋军死伤数千人,只好无奈撤退。

战胜宗主国的滋味让交趾人非常爽,而李常杰为了鼓舞起大军的斗志,还赋了首诗: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而李常杰这首诗后来也被“神话”为独立宣言一般的存在,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重返亚太”的政策下,就特意在访问越南时专门念了这首诗。

李常杰见到宋军撤退的迹象后,果断下令全军出击,但却也正好进入宋军预先设下的埋伏圈,此战中交趾也付出惨痛的牺牲。

此后,宋军和交趾军分局富良江的南北两侧,互有攻守。但是宋军的的后勤补给线实在过长,而且长期的外出作战,也使得军队内部出现了一些内斗的情况,见几番进攻都未太取得明显效果,便正式开始组织撤退。

除了宋军不想打了以外,交趾也是真的打不下去了,而且就连太子都战死在沙场上了,交趾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乾德也开始向宋朝皇帝请罪。当然了,宋朝不想打下去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来自北方的威胁要大得多。

随着宋朝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交趾虽然还是藩属国的身份,但是其统治者对外一律自称为皇帝,最终又被朱棣出兵收服,而曾经被册封为安南王国的土地,又重新改名为交趾省。

三、南国山河南帝居***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南国山河南帝居


宋越战争(越南角度的第二次越南独立战争第一次是五代十国)

宋越熙宁战争是指1075年(越南太宁四年,北宋熙宁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宁五年、北宋熙宁九年)12月之间,越南李朝对中国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

《南国山河》(Nam quốc sơn hà/Sông núi nước Nam),又称《神》,是宋越熙宁战争中,越南李朝与中国宋朝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越军无心恋战之际,李朝大将李常杰为鼓舞士气所做一首诗。被誉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宣言”,在越南家喻户晓。

争议:

苏轼曾说:“熙宁以来,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沈起、刘彝闻而效之(指王韶、王章等),结怨安南”,“安南之役,(沈)起实造端,而(刘)彝继之”。他认为造成熙宁战争的直接原因虽是沈起和刘彝言行不当,但根源在王安石的好大喜功。《越史略》也载王安石是得到越南被占城大败的情报(事实上并不存在)后派沈起和刘彝去担任知桂州的。宋神宗还曾诏郭逵等:“交州平日,依内地列置州县。”在战争期间,王安石向宋神宗陈述越军正留在中国,“其国乃空无人也,失此机会,诚可惜”,宋可乘虚而入,并曾建议可以凭借“一举灭越南”的声威,来“以其气临夏国”。这些都表明宋朝对越南确实存有野心。

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及《大越史记全书》也予以承认,但现今越南的很多历史书都以“先发制人”作为开战的正当理由并颂扬李常杰。——“李常杰的积极自卫的进攻战略,也体现了民族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他对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并且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常杰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把天才的战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结合的杰出的军事家。”

但沈起和刘彝均是“妄言谋讨越南”,并无资料表明他们曾获得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正式授权。他们作为地方官员的言行并不能代表宋朝中央。加之李朝进攻初,宋朝明显战备不足,连陷三州,表明即便宋朝有野心,但至少在当时并未付诸什么行动,由此李朝“先发制人”的理论也靠不大住。

很可惜宋朝败了导致了越南第二次独立持续到了明代

关于本次南国山河南帝居和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猜你喜欢